作者:林圣咏 时间:1977-01-01 点击数:
林圣咏
摘要(Abstract):
自从1942年两位美国学者提出了“临界比例度法”和“反应曲线法”的经验公式以来,许多人用各种方法和理论都论证了这些经验公式是正确的。但是,在生产实际应用这些方法,都有一定困难,而且影响生产。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林圣咏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Ziegler J. C. Nichols N. B. "Optimum Settings for Automatic Control" Trans. ASME Vol. 64 №8, 1942.
[2] Н.Ф. Гонек, 《 Теплоэнергические Приборы и Регулягоры》. 1954
[3] 上海炼油厂仪表车间:《石油裂化过程自动化讲义》1958。
[4] 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生产过程自动化教研室林圣咏编《气动仪表及炼油过程自动化讲义》,1960。
[5] 林圣咏:《化工自动调节实验与理论研究》石油科技情报1975年第1期。东北石油学院科技情报室
[6] 大庆石油学院仪表教学组编:《化工自动调节过程的定性分析》,1975
[7] 东北石油学院仪表教学组编:《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下册)1973
[8] 兰州大学数学系陈洪陶等:“用解微分方程法求具有滞后特性的气动比例式调节系统最佳整定参数”,兰州炼油厂印的内部资料,1960
[9] 林圣咏:“单参数最佳调节准则“(一),(二)《工业仪表与自动化》1976年2、 3期,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10] 林圣咏:“化工自动调节过程的简易定性分析《炼油化工自动化》1976年第3期,兰化设计院石油化工自控设计建设组
[11] T. J. Myron: "Guideline for Control System Design ", Instrumentation Techology, Vol. 19. 1972年1月第48页
[12] 林圣咏:“化工自动调节过程的定性分析”,《炼油化工自动化》1976年第4期,兰化设计院石油化工自控设计建设组。
[13] 林圣咏:“KID调节方式的初步试验”,《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76年第5期,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自动化研究所。
[14] 林圣咏:“液面调节的新方案”,《石油化工自控简讯》1975年第3期,兰化设计院石油化工自控设计建设组。
[15] 大庆石油学院仪表教学组编:《化工自动调节原理》,1977年
[16] 林圣咏:“流量调节过程的近似分析计算”(一)《石油科技情报》,1977年第2期,大庆石油学院科技情报室。
[17] 林圣咏:“化工自动调节过程的定性分析”《炼油化工自动化》,1976年第5期,。兰化设计院石油化工自控设计建设组。
[18] 林圣咏:“化工自动调节过程的定性分析”《炼油化工自动化》,1974年第6期,兰化设计院石油化工自控设计建设组。
[19] 大庆石油学院仪表教学组编:《石油化工自动调节方法与方案》,1977年
[20] 林圣咏:“在总压力突增△Pa~*时,压力调节对流量调节过程的影响”《石油科技情报》1977年第3期,大庆石油学院科技情报室。
[21] 兰州炼油厂十七单元仪表组:“气体分镏装置综合自动化的初步总结”,1960年
[22] 林圣咏编:《气动调节系统的最佳整定》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仪表车间、1973年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