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超;梁力;卢亚析;张玲; 时间:2012-01-01 点击数:
姜超;梁力;卢亚析;张玲;
1: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服务分公司
3: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一公司
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摘要(Abstract):
为研究断裂在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通过油藏解剖分析油藏与断裂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贝尔凹陷油藏从基岩至大磨拐河组皆有分布,主要为断层油藏和受断层控制的基岩潜山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与断裂活动有关的凹间隆、洼中隆、斜坡断阶带上.贝尔凹陷主要发育早期伸展、中期走滑和晚期反转(或长期发育)3种类型断裂,断裂对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主要起3方面控制作用:(1)长期发育断裂为南一段源岩生成油向大磨拐河组运移提供输导通道,早期伸展断裂错断使源储侧接,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基岩、铜钵庙组和南屯组储层侧向运移;(2)早期伸展断裂为基岩、铜钵庙组和南屯组油聚集提供遮挡条件;(3)断裂活动为不同层位油聚集提供构造背景.在贝尔凹陷断裂控藏有早期伸展断裂遮挡油聚集成藏和长期发育断裂输导油聚集成藏2种模式.
关键词(KeyWords):贝尔凹陷;长期发育断裂;早期伸展断裂;运聚成藏;运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08ZX05007-0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220002)
作者(Author):姜超;梁力;卢亚析;张玲;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新涛,刘立,魏文艳.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铜钵庙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1):34-42.
[2]李军辉,卢双舫,柳成志,等.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层序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沉积学报,2009,27(2):306-311.
[3]秦文龙,崔军平.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J].现代地质,2011,25(3):594-598.
[4]康德江,张斌迟.潜山构造运动与油气的运聚成藏——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5):767-780.
[5]曹瑞成,曲希玉,文全,等.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1):23-30.
[6]付晓飞,胡春明,李景伟.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演化及含油气性[J].石油学报,2008,29(3):356-362.
[7]付广,康德江.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2):165-169.
[8]赵荣,于瑶函,姜文亚.贝尔凹陷源圈空间配置的输导通道与油成藏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35(2):34-37.
[9]牟敦山,李润琪,孙源,等.贝尔凹陷大一段下旋回泥岩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3):1-5.
[10]曹瑞成.贝尔凹陷油成藏模式及分布规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5):1-4.
[11]赵刚,张群,王兴亚,等.贝尔凹陷南二段油成藏的地质条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4):9-12.
[12]霍秋立,汪振英,李敏,等.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3):377-383.
[13]孙永河,韩钰萍,冯志鹏,等.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J].地质论评,2011,57(1):89-100.
[14]李文科,张研,方杰,等.贝尔凹陷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关系[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2):1-6.
[15]赵利华,常井慧,付晓飞,等.贝尔凹陷断裂形成演化及对潜山和含油性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4):1-4.
[16]苏玉平,吕延防,付晓飞,等.分形理论在贝尔凹陷基岩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4):563-569.
[17]付广,王有功,黄劲松.倾斜裂缝垂向封闭性演化特征研究——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为例[J].地质科学,2008,43(1):23-33.
[18]付广,王国民,王有功.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垂直裂缝垂向封闭性演化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5):913-918.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