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海龙; 时间:2012-01-01 点击数:
刘海龙;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为研究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多油层开采动态、层间干扰、开发效果分析等,对一维水驱油恒压驱替渗流过程进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采出端见水前,通过油水两相区压力、纯油区压力及总压差之间关系,结合Buck-ley-Leverett方程,建立累计注入量与注入时间的关系,以及见水前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前缘位置、前缘压差、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在采出端见水后,分析注入速度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累计注入量与采出端含水饱和度关系,以及采出端含水饱和度与时间的关系,建立见水后位置、时间、含水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求解见水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注入速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该结果为驱替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各物理量之间的理论关系等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KeyWords):水驱油;一维驱替;恒压;驱替过程;含水饱和度分布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5052)
作者(Author):刘海龙;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葛家理,宁正福,刘月田,等.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27-135.
[2]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297-307.
[3]张继成,梁文福,赵玲,等.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形势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3):23-25.
[4]张东,孙淑霞,李音,等.对杏树岗油田北部主力油层流动单元的划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26(3):18-21.
[5]杜永军,王金东,管荣达,等.两层分采同步抽油技术[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23(2):57-59.
[6]罗水亮,曾流芳,李林祥,等.多油层复杂断块油藏开发层系细分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0,32(6):98-102.
[7]宋考平,高群峰,甘晓飞,等.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合理地层压力及流压界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2):98-100.
[8]康凯,冯敏,李彦来,等.旅大5-2油田合理生产压差确定[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2):170-172.
[9]刘斌,刘灵芝,王洪宇,等.萨南油田二区东块高台子油层注采系统调整[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0,24(2):85-87.
[10]宋考平,王立军,何鲜,等.单层剩余油分布及动态指标预测动态劈分法[J].石油学报,2000,21(6):122-126.
[11]汪超,申春霞.油藏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分析研究[J].新疆石油科技,2005,15(1):12-13.
[12]程东风.濮城油田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1):32-34.
[13]董仕贵,毕研斌,石红萍,等.大庆油田北三东西块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5(3):22-27.
[14]鲜波,熊钰,石国新,等.薄层油藏合采层间干扰分析及技术对策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3):51-54.
[15]于会利,汪卫国,荣娜,等.胜坨油田不同含水期层间干扰规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4):71-73.
[16]于开春,张世峰,张文志.相控条件下剩余油的数值模拟[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4):27-29.
[17]肖敏,肖继威.对中原油田开发几个问题的思考[J].断块油气田,2001,18(5):602-605.
[18]叶鹏,盛国富,王修利,等.多油层油藏渗流理论在油井参数优选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4(4):32-34.
[19][美]G.鲍尔.威尔海特.注水[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27-135.
[20]王曙光,赵国忠,余碧君.大庆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统计规律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5,26(3):78-85.
[21]曹广胜,刘渤,李福军,等.大庆外围油田储层损害诊断模型及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26(2):18-20.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