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华;李忠权;陈骁;陈均亮; 时间:2011-01-01 点击数:
龚华;李忠权;陈骁;陈均亮;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各反射界面终止类型的识别,分析地震反射终止类型的纵向叠置特征,结合各时期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背景,解析乌尔逊凹陷各不整合界面的地质意义,并通过剖面演化史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覆地层通常上超于界面之上,界面对下伏地层普遍表现为削截;局部不整合界面虽然在局部会出现上超下削现象,但界面上下属于同一个沉积建造,不是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响应.
关键词(KeyWords):乌尔逊凹陷;地震反射终止类型;纵向叠置特征;不整合界面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3030)
作者(Author):龚华;李忠权;陈骁;陈均亮;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发景,张光亚,陈昭年.不整合分析及其在陆相盆地构造研究中的意义[J].现代地质,2004,18(3):269-275.
[2]纪友亮,张世奇.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3]Vail P R.Seismic stratigraphy interpretation using sequence stratigrapth,part 1:seismic stratigraphy interpretation procedure[J].AAPG Studies in Geology,1987,27(1):1-10.
[4]韩娇艳.塔南凹陷大磨拐河-南屯组地震反射终止特征及地质意义[D].吉林:吉林大学,2009.
[5]柳行军,刘志宏,冯永玖,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及变形序列[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2):215-220.
[6]张吉光.海拉尔盆地不整合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5):8-10.
[7]陈守田,刘招君.海拉尔盆地含油气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32(2):151-154.
[8]罗群,庞雄奇.断陷盆地群的含油气系统特征——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03,24(1):27-31.
[9]张晓东.海拉尔盆地乌尔逊断陷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油气聚集关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3,12(4):1-4.
[10]王燮培,费琪,张家骅.石油勘探构造分析[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25-80.
[11]陈守田,刘招君,刘杰烈.海拉尔盆地构造样式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1):39-42.
[12]刘志宏,任延广,李春柏,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31(2):151-156.
[13]曹瑞成,朱德丰,陈均亮,等.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演化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1(5):18-23.
[14]陈均亮,吴河勇,朱德丰,等.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J].地质科学,2007,42(1):147-159.
[15]张晓东,刘光鼎,王家林.海拉尔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4,16(2):119-127.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