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刚;姜振海; 时间:2011-01-01 点击数:
任刚;姜振海;
1:大庆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摘要(Abstract):
为识别复合河道砂体内的单一河道,提高该类油层的聚驱开发效果,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储层类型和开发实践,将大庆油田北二西葡一组6个沉积单元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根据流动单元划分结果,结合油水井动态反映,进行聚合物驱开发后期措施调整和剩余油分布分析.结果表明:Ⅰ类流动单元渗流和存储能力最好.Ⅱ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强到中等.Ⅲ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一般,根据微相位置分为Ⅲa型和Ⅲb型2个亚类,Ⅲa型主要发育于河道边部和不同河道切割叠置处,层内相对均质,最终开发效果较好;Ⅲb型主要发育于河间砂及三角洲内前缘相分流间砂体,开发效果较差.Ⅳ类流动单元为低孔、低渗储层.该方法能够确定油层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为聚合物驱后期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KeyWords):流动单元;模糊聚类;剩余油;聚合物驱;大庆油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634020);;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601)
作者(Author):任刚;姜振海;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吉余,郝景波,伊万泉,等.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22(1):5-7.
[2]李海燕,彭仕宓,刘风喜.储层动态流动单元研究——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J].油田地质与采收率,2007,3(14):67-71.
[3]Xiao B.Studies on curing effect of phophite monomer by EB radiation in the air[J].Radiat.Phys,Chem,2000,57:421-424.
[4]树辉.流动单元划分的研究方法与过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2):19,38-39.
[5]武丽丽.特高含水期水驱油藏层系井网重组优化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2010.
[6]高新波.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7-46.
[7]桂峰,黄智辉,马正,等.利用灰关联聚类法划分并预测流动单元[J].现代地质,1999,13(3):339-344.
[8]张吉,张烈辉,郭建新,等.灰色识别法在单井流动单元预测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12(1):36-38.
[9]王华崇.大港油田孔南地区孔一段冲积环境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1):12-14,17.
[10]崔传智,赵晓燕.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水平井开发指标预测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2(4):78-82.
[11]张祥忠,吴欣松,熊琦华.模糊聚类和模糊识别法的流动单元分类新方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5):19-22.
[12]林波,张建良,刘辛.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94-95.
[13]李海燕.文留油田文72断块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划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1):5-8.
[14]窦之林.储层流动单元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3,67.
[15]李和全,沈长志,齐艳范,等.砂岩油田分层注水开发综合调整[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174-182.
[16]卢怀宝,闫铁,毕雪亮.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小井眼技术经济评价[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6):46-48.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