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下干柴沟组油气运移及成藏模式

作者:孙粉锦;张春林;张福东;高先志;王宗礼;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孙粉锦;张春林;张福东;高先志;王宗礼;

  •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Abstract):

对七个泉油田E23油层22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常规柱色谱分离,应用含氮化合物参数并结合其砂体展布、断层分布的研究,对E32油层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充注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气运移方向为自背斜近南北两侧进入背斜的油气沿着背斜长轴向中部地区运移,而自6-30井进入背斜的油气分别向背斜南北两侧和东北侧运移,油气注入点为6-15井、中5井和6-30井.以断层和砂岩储集体为主要运移通道,形成以断鼻为主的构造油气藏类型是七个泉油田下干柴沟组主要的油气运聚模式.

关键词(KeyWords):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成藏模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3-K08)

作者(Author):孙粉锦;张春林;张福东;高先志;王宗礼;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