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福;郝进锋;薛景宏;张丹;车太杰;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张文福;郝进锋;薛景宏;张丹;车太杰;
1: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
摘要(Abstract):
为建立钢管混凝土框—撑体系中钢管混凝土支撑的恢复力模型,分析循环加载条件下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给出钢材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及受约束和非约束时混凝土的骨架曲线,并确立混凝土的加、卸载滞回规则,为开展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支撑在大变形状态下的恢复力特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KeyWords):钢管混凝土;支撑;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0541006);;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08011)
作者(Author):张文福;郝进锋;薛景宏;张丹;车太杰;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文福.钢管混凝土框架恢复力特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2001.
[2]刘晓,王连广,王兵.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压承载力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31(4):589-592+608.
[3]何文辉.约束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4]何益斌,肖阿林,郭健,等.钢骨-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偏压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31(4):102-109.
[5]王艳艳.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6]李黎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7]李文斌.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及损伤评估[D].长沙:湖南大学,2009.
[8]王文达,夏秀丽,史艳莉.钢管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探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49(12):96-102.
[9]王文达,韩林海.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平面框架的滞回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12):1934-1938.
[10]廖飞宇,韩林海.方形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0,27(4):153-162.
[11]杨平,蔡健,陈庆军,等.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反复荷载后的轴压试验[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7):129-133.
[12]赵文艳.斜向受力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滞回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
[13]赵文艳.斜向受力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滞回性能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27(2):117-119.
[14]赵文艳.反复荷载下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与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27(2):114-116.
[15]王丽波.变轴力下钢管混凝土支撑滞回性能的理论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3.
[16]Aoutaha R S.Seismic resistance of steel-tubed high-strength reinforced-concrete column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2,115(18):7-39.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