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宇;周文;徐春阳;杨勇;侯伟;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杨宇;周文;徐春阳;杨勇;侯伟;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北京科泰锐哲沃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子洲气田山2气藏岩性气藏的气水分布受构造、砂体条件变化综合控制,气水关系复杂,单井剖面上存在"上水下气"倒置现象.综合测井、岩心分析、地层水化学分析和试采等资料,认为气井产出的地层水按不同来源类型可划分为边(底)水、孤立透镜体水、致密透镜体水和气层残留地层水,并总结相应的测井识别特征和生产动态特征.在单井气水层识别的基础上,提出砂体分布特征、现今砂顶微构造、天然气运聚成藏过程和储层物性变化是控制山2气藏水体分布的4种主要因素,并且对各类水体的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地层水类型的划分和水体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气藏的开发井网部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其他有水岩性气藏的合理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KeyWords):子洲气田;山气藏;岩性气藏;地层水;分布模式;主控因素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4)
作者(Author):杨宇;周文;徐春阳;杨勇;侯伟;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正中,杨锦林,李华昌.川西新场气田地层水分布规律与对策[J].天然气工业,2005,25(2):33-35.
[2]孙来喜,武楗棠,张烈辉.靖边气藏产水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断块油气田,2006,12(2):29-31.
[3]周文,罗桂滨,陈青,等.靖边气田马五1气藏水层特征及识别[J].天然气工业,2008,28(1):61-63.
[4]郭春华,周文,康毅力,等.靖边气田气井产水成因综合判断方法[J].天然气工业,2006,26(10):97-99.
[5]周文,罗桂滨,陈青,等.靖边气田马五1气藏水层特征及识别[J].天然气工业,2008,28(1):61-63.
[6]李成,孙来喜,袁京素.榆林低渗透气藏产水原因及其对开发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8):111-114.
[7]黎华继,张晟,安凤山,等.新场气田须二气藏气水分布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8,28(2):28-31.
[8]刘为付,薛培华.陆相碎屑岩储层基本地质模式[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22(3):12-13.
[9]徐国盛,宋焕荣,周文.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水化学条件与天然气聚集[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30-334.
[10]吕延防,王振平.油气藏破坏机理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25(3):5-9.
[11]申大媛.茨榆坨构造带岩性油气藏及成藏主控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5):18-22.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