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润涛;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于润涛;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摘要(Abstract):
分析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条件,表明青一段源岩因具超压和油源断裂发育,其生成排出的油气可以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分析油向下"倒灌"运移所受压力,表明油向下"倒灌"运移所需的最小压力应为断裂带毛细管阻力.统计三肇凹陷扶杨油层目前油底深度与青一段源岩在明水组沉积末期古超压之间的关系,表明三肇凹陷断裂带毛细管阻力约为5MPa,即青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最小古超压约为5MPa.利用最小古超压可以预测青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深度、层位和范围,以及扶扬油层油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区域.
关键词(KeyWords):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倒灌”运移;最小古超压;断裂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1CB209104)
作者(Author):于润涛;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邹才能,贾承造,赵文智,等.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125-130.
[2]迟元林,萧德铭,殷进垠.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上生下储“注入式”成藏机制[J].地质学报,2000,74(4):371-377.
[3]王雅春,王胜男.源岩、超压和断裂空间匹配对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的控制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4):656-661.
[4]付广,王有功.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及其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8,26(2):355-360.
[5]付广,王有功.源外鼻状构造区油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作用——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为例[J].地质论评,2008,54(5):646-652.
[6]王雅春,赵金涛,王美艳.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运聚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J].沉积学报,2009,27(4):752-759.
[7]付晓飞,平贵东,范瑞东,等.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倒灌”运聚成藏规律研究[J].沉积学报,2009,27(3):558-566.
[8]付广,李晓伟.源外上生下储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泉二段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9,21(1):1-5.
[9]张家栋,关德范.对三肇凹陷油气聚集及控制因素的几点认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2,6(3):61-70.
[10]刘德来,陈发景,温祥泉.松辽盆地拗陷期T2断层成因机制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6,20(1):23-27.
[11]杨玉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凹陷区上生下储式源储组合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2):1-5.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