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伟;姜泽军;邵明礼;薛海涛;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张志伟;姜泽军;邵明礼;薛海涛;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二公司
3: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Abstract):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经历了多次勘探,但是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烃源岩定性评价是判断研究区油气勘探潜力的关键.应用大量地化分析数据,对滨北地区烃源岩进行定性分析,认为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较低.应用w(残留烃)/w(总有机碳)、w(残留烃)/w(生烃势)、w(氯仿沥青"A")/w(总有机碳)、w(总烃)/w(总有机碳)等地球化学指标对研究区生油门限进行研究,认为滨北地区主力烃源岩层的生油门限为1 600 m,比从前深了400 m.由于滨北地区烃源岩埋深相对较浅,这一认识必然会使生、排油量的计算值大幅度减少.相应地,区内的主要成烃期从嫩末推迟到明末以后.
关键词(KeyWords):滨北地区;烃源岩;岩性评价;生油门限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155-NCET-002)
作者(Author):张志伟;姜泽军;邵明礼;薛海涛;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万里,高瑞琪,李永康,等.松辽湖盆的生油特征及烃类的演化[J].石油学报,1980,1(增刊):1-9.
[2]杨万里,李永康,高瑞琪,等.松辽盆地陆相生油母质的类型与演化模式[J].中国科学,1981,11(8):1000-1008.
[3]杨万里,李永康,高瑞琪.松辽盆地陆相石油的形成与演化[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2,12(1):69-80.
[4]杨万里,高瑞琪,郭庆福,等.松辽盆地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6-177.
[5]杨万里.松辽盆地油气分布基本规律及勘探远景预测[A].杨万里.松辽陆相盆地石油地质[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1-14.
[6]大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二):大庆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178-236.
[7]高瑞琪,蔡希源.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04-180.
[8]Tissot B P,Welte D H.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M].Heidelbery:Springer,1978:583-608.
[9]黄第藩,李晋超,张大江,等.陆相有机质的演化和成烃机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35-73.
[10]卢双舫,王子文,刘晓艳.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有机质原始生烃潜力和原始丰度的恢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5,19(1):31-34.
[11]卢双舫,李娇娜,刘绍军,等.松辽盆地生油门限重新厘定及其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2):166-173.
[12]薛海涛,卢双舫,钟宁宁,等.碳酸盐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4,34(增刊Ⅰ):127-133.
[13]卢双舫.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48-56.
[14]姜继玉,姜艳春,王剑峰,等.磷灰石裂变径迹在滨北地区热史研究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3):43-48.
[15]苏玉平,付晓飞,卢双舫,等.EASY%Ro法在滨北地区热演化史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2):5-8.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