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义坤;郭红光;马文国;王群一;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刘义坤;郭红光;马文国;王群一;
1: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为了从微观上探索复杂断块油田油水渗流规律,分析在不同含水阶段岩心孔隙结构的微观变化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针对冀东油田主力油层3个区块的真实岩心的3个不同含水阶段,采用CT成像技术,对真实岩心进行不同角度的投影,并对二维图像二值化处理,对灰度图像进行三维重构,最终得到孔隙结构三维网络模型,求得岩心孔隙结构的微观参数.结果表明:驱油效率随配位数、形状因子、孔隙半径的增大而提高,随润湿角的增大而降低.通过对模拟结果与相应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的对比,验证了该网络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三维网络模型为进一步描述微观孔隙奠定了理论基础,对研究中高含水期油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KeyWords):复杂断块;CT成像技术;三维重构;配位数;形状因子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4023)
作者(Author):刘义坤;郭红光;马文国;王群一;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孔令荣,曲志浩,万发宝,等.砂岩微观孔隙模型两相驱替实验[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18(4):79-85.
[2]刘中云.临南油田储集层孔隙结构模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6):47-49.
[3]文慧俭,闫林,姜福聪,等.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1):15-18.
[4]王尤富,凌建军.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研究[J].特种油气藏,1999,6(4):26-28.
[5]张君龙,柳成志,赵雪梅,等.沈84_安12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5):130-133.
[6]解伟.西峰庆阳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7]宋广寿,高辉,高静乐,等.西峰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与渗流机理实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1):53-59.
[8]王尤富,鲍颖.油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的关系[J].河南石油,1999,13(1):23-25.
[9]蔡忠.储集层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6):45-46,49.
[10]张绍东,王绍兰,李琴,等.孤岛油田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3):47-53.
[11]熊敏,王勤田.盘河断块区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42-44.
[12]李向良,李奎祥.利用计算机层析(CT)确定岩心的基本物理参数[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6):86-91.
[13]于丽芳,杨志军,周永章,等.扫描电镜和环境扫描电镜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综述[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8,29(1):54-58.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