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广胜;张立含;姜子杰;陈巍;史彦尧; 时间:2009-01-01 点击数:
周广胜;张立含;姜子杰;陈巍;史彦尧;
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2: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
摘要(Abstract):
通过油藏解剖分析,分析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得到油在剖面上分布规律具有4个特征:①油主要分布在距离基岩潜山顶面160 m以上深度内;②油主要分布在油层组Ⅱ内;③油主要分布在油层组顶部,上油下水;④油层纵向分隔严重,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油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的贝19、贝38、贝40、贝28、贝12、贝14、贝16和贝30区块内.通过油分布规律与油成藏条件之间关系分析得到,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在剖面上的分布主要受油"倒灌"运移进入基岩潜山深度、油层组发育程度、非均质性和油源供给充足程度的控制,而在平面上分布则主要受油"倒灌"运移进入基岩潜山距离、深度和油源供给充足程度的控制.
关键词(KeyWords):苏德尔特潜山;油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倒灌”运移;深度范围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220002)
作者(Author):周广胜;张立含;姜子杰;陈巍;史彦尧;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付广,康德江.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2):165-169.
[2]于有,魏微,郭淑梅.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运聚机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3):1-3.
[3]王建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源岩供烃能力及与油气的关系[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28(4):31-34.
[4]孙永河,万军,付晓飞,等.贝尔凹陷断裂演化特征及其对潜山裂缝的控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3):316-322.
[5]张吉光,王金奎,秦龙卜,等.海拉尔盆地贝尔断陷苏德尔特变质岩潜山油藏特征[J].石油学报,2007,28(4):21-25.
[6]牛彦良.海拉尔盆地潜山油藏油气沿不整合面断层和砂体运移的控制因素[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2):27-30.
[7]王树学,王璞?,金振龙,等.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古潜山特征与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1):79-85.
[8]任丽华,林承焰,李辉,等.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裂缝发育期次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3):485-490.
[9]任丽华,林承焰,刘菊,等.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划分[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2):9-12.
[10]任丽华,林承焰,张荻楠,等.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以贝16区块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3):26-28.
[11]周广胜,张立含,佟奎,等.苏德尔德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其形成主控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1):97-100.
[12]邹才能,贾承造,赵文智.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4(4):125-130.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