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玉华; 时间:2009-01-01 点击数:
杨玉华;
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的分布关系,对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剖面分布有3个特征:油主要分布在距青一段源岩底部300m深度范围内;油主要分布在扶余油层,少量分布在杨大城子油层;上油下水分布.油平面分布有2个特征:油围绕着凹陷呈环带分布;油聚集在高断块上的地垒构造.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在剖面上的分布,主要受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深度、层位和油源充足程度的控制,油在平面上分布主要受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范围、距油源远近和油源充足程度的控制.
关键词(KeyWords):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倒灌”运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1CB209104)
作者(Author):杨玉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付广,王有功.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及其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8,26(2):356-360.
[2]周永炳.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成岩作用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1):5-9.
[3]林景晔,张革,杨庆杰,等.大庆长垣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勘探潜力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3):16-18.
[4]迟博,刘站立,王春瑞.三肇凹陷石油富集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19(5):4-6.
[5]霍秋立,冯子辉,付丽.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石油运移方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3):25-27.
[6]谭保祥,侯德艳,林景晔,等.三肇地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源与油气运移模式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14(1):5-8.
[7]薛永超,付广,彭仕宓.三肇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模式初步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17(5):298-302.
[8]付广,杨丰平,孟庆芬,等.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垂向运移及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J].海洋石油,2004,24(3):14-19.
[9]付广,付晓飞,刘安英.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与油气的关系[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23(6):1-5.
[10]王文明,李传江,张子洲,等.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评价[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15(4):254-258.
[11]邹才能,贾承,赵文智.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的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125-130.
[12]付广,张云峰,杜春国.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5):22-24.
[13]迟元林,萧德铭,殷进垠.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上生下储“注入式”成藏机制[J].地质学报,2000,74(4):371-377.
[14]冯莉恒.基于声波时差的超压源岩上、下排烃分配量方法及其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1):22-24.
[15]付广.泥岩盖层的超压封闭演化特征及封气有效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5):8-9.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