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刚;张群;王兴亚;黄鹤; 时间:2009-01-01 点击数:
赵刚;张群;王兴亚;黄鹤;
1:大庆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2:大庆石油管理局电力集团油田热电厂
3:大庆榆树林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经济评价中心
摘要(Abstract):
为了研究贝尔凹陷南二段油成藏的有利条件,利用油藏与成藏主控因素叠合分析方法,对控制其油成藏与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源岩生烃能力强,可为南二段储层中油聚集提供充足的油源;T23至T1断裂为南屯组源岩生成油向南二段储层中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大一段泥岩盖层为南二段储层中油聚集与保存提供了有利的盖层条件;边界断裂控制形成的断层圈闭为南二段储层中油的聚集成藏提供了有效圈闭.
关键词(KeyWords):贝尔凹陷;南二段;油成藏;地质条件;南屯组源岩;断裂;大一段盖层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01CB20910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220002)
作者(Author):赵刚;张群;王兴亚;黄鹤;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付广,康德江.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2):165-169.
[2]刘振彪,陈守田,张财,等.贝尔凹陷的形成机制及其油气分布规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增刊):109-112.
[3]孙永河,万军,付晓飞,等.贝尔凹陷断裂演化特征及对潜山裂缝的控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316-322.
[4]付广,黄劲松,康德江,等.源断裂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研究———以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为例[J].石油物探,2006,45(5):459-463.
[5]刘志宏,万传彪,任延广,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2006,36(4):527-534.
[6]张吉光,彭苏萍,张宝玺,等.乌尔逊、贝尔断陷油气藏类型与勘探方法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3):48-50.
[7]冯志强,任延广,张晓东,等.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下步勘探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04,9(4):19-22.
[8]康德江,庞雄奇,付广,等.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潜山油气成藏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8,28(9):28-31.
[9]付晓飞,胡春明,李景伟.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演化及含油气性[J].石油学报,2008,29(3):356-362.
[10]崔全章,孙增玖.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断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增刊):82-85.
[11]赵利华,常井慧,付晓飞,等.贝尔凹陷断裂形成演化及对潜山和含油性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32(4):131.
[12]冯志强,张晓东,任延广,等.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5):16-19.
[13]康德江,付广,吕延防.贝尔凹陷南一段泥岩盖层和对成藏的控制作用[J].海洋石油,2006,26(1):34-38.
[14]魏建设,庞雄奇,卢进才,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预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8,23(4):19-25.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