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大媛; 时间:2009-01-01 点击数:
申大媛;
1: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为了确定茨榆坨构造带岩性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利用钻探成果及岩性体反演识别技术,得到茨榆坨构造带含油层系主要集中在沙河街组沙三段和沙一段,其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型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型油气藏及断层-岩性型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油源丰度、圈闭是否位于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斜坡背景、主要断层及有利沉积相带的共同控制.油主要成藏期为东营期和馆陶期,油成藏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由牛居—长滩洼陷沙三段中下暗色泥岩生成的油气沿茨东断层向茨榆坨高垒带运移,再通过储层砂体和不整合面向上运移至合适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另一种是油气沿着牛居—长滩洼陷内的断层向上覆的沙三上储集层、沙一、二段和东营组储集层中运移,一部分油气在牛居—青龙台构造内聚集成藏,另一部分油气可继续沿砂体运移,再经过断层向茨榆坨高垒带运移和聚集成藏.
关键词(KeyWords):茨榆坨构造带;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1CB209104)
作者(Author):申大媛;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高先志,陈振岩,邹志文,等.辽河西部凹陷兴隆台高潜山内幕油气藏形成条件和成藏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6):6-9.
[2]李军生,庞雄奇,梁战松,等.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断阶带油气运聚模式[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5):1-4.
[3]廖兴明,姚继峰.辽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4]谯汉生,纪友亮.中国东部大陆裂谷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1999.
[5]胡见义,董晓光.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论文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6]付广,张云峰,杜春国.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5):22-24.
[7]邹才能,贾承造,赵文智,等.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125-130.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