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春雷;刘永建;王大威;王广昀;王玮; 时间:2008-01-01 点击数:
郝春雷;刘永建;王大威;王广昀;王玮;
1: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2: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3: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Abstract):
从芳6区筛选以烃类为惟一碳源、兼性厌氧驱油微生物菌种,研究菌种与原油的作用、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等性能,以及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菌种具有产表面活性剂、产酸、产气活性,最适生长温度和矿化度同地层条件相近,在油层条件下能降解饱和烃类为繁殖所需碳源;并能明显改善原油物性,使原油黏度、油水界面张力、pH值及含蜡质量分数明显降低.菌种能显著提高采收率,并能在岩心中繁殖.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区块日产原油平均增长23.5%.
关键词(KeyWords):复合驱油菌;菌种筛选;代谢产物;饱和烃;微生物;现场试验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项目(2005CCA06200);;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0523);;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10551Z0002)
作者(Author):郝春雷;刘永建;王大威;王广昀;王玮;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STISON S C.Chiral drug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pharmaceuticals continue unabated[J].C&E News,2001,79(40):79-97.
[2]谭天伟,王芳.能源生物技术[J].生物加工过程,2003,1(1):32-36.
[3]贾振岐,覃生高,田利.低渗透油藏微生物的调剖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1):106-108.
[4]王彤,乐建君.石油烃降解菌的特性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4):25-28.
[5]王广昀,刘永建.微生物对黑帝庙稠油的降解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37(3):276-279.
[6]胡浩,沈红,王浩.一株原油降解细菌的筛选[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37(3):276-279.
[7]BRYANT R S.Reviewof microbial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oil recovery[J].Soc Petrol Engrs Reservior Engng,1989,3(5):151-153.
[8]沈佳佳,张晓军,汪圣华,等.微生物发酵法产环氧化物水解酶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34(2):131-136.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