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庆洋;庞雄奇;高剑波; 时间:2008-01-01 点击数:
孟庆洋;庞雄奇;高剑波;
1: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4:北京102249
摘要(Abstract):
随着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勘探工作的深入,工作重点已逐渐由浅层向深层过渡.作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最古老的含油气层位之一,寒武系越来越为勘探所重视,分析寒武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对指导油气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成果,在恢复影响大油气田发育的4个成藏主控因素(古隆起、烃源岩、区域盖层和构造平衡叠合带)演化历史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复合—过程叠加"成藏模式,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大油气田有利勘探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不仅与已发现的油气田有较好的吻合关系,还指明了潜在的未被发现有利勘探区带,对塔里木盆地勘探向深层过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KeyWords):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有利区预测;“多元复合-过程叠加”模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G1999043310、2006CB202308)
作者(Author):孟庆洋;庞雄奇;高剑波;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冯增昭,鲍志东,吴茂炳,等.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6,8(4):427-437.
[2]许效松,汪正江,万方,等.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与烃源岩[J].地学前缘,2005,12(3):49-57.
[3]丁勇,云露,王允诚.塔河油田寒武系台缘大型建隆地质属性[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1):35-38.
[4]王飞宇,刘长伟,朱雷,等.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有机成熟度[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5):372-375.
[5]张仲培,王毅,云金表,等.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西期地质事件及其成藏效应[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4):1-6.
[6]杨威,魏国齐,王清华,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及其形成的含油气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3):723-727.
[7]王飞宇,张水昌,张宝民,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及演化史[J].地球化学,2003,32(5):461-469.
[8]沈安江,王招明,郑兴平,等.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J].海相油气地质,2007,12(2):23-30.
[9]郑和荣,无茂炳,邬兴威,等.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J].石油学报,2007,28(2):1-8.
[10]庞雄奇,罗晓容,姜振学,等.中国西部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与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9):879-887.
[11]庞雄奇,高剑波,吕修祥,等.塔里木盆地“多元复合—过程叠加”成藏模式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2008,29(2):159-166.
[12]庞雄奇,姜振学,李建青,等.油气成藏过程中的地质门限及其控制油气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4):53-59.
[13]管晓燕,庞雄奇,张俊.塔里木台盆区有效源岩排烃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1):17-24.
[14]庞雄奇,高剑波,孟庆洋.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构造变动与油气聚散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5):595-604.
[15]付广,许凤鸣.盖层厚度对封闭能力控制作用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14(3):186-190.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