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高军;杜志敏;惠丽丽; 时间:2008-01-01 点击数:
单高军;杜志敏;惠丽丽;
1: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公司
摘要(Abstract):
为满足渤海油田"适度出砂"技术的应用,确定合理生产参数,推导了泡沫油流条件下井筒压力梯度数学模型;结合考虑管壁效应的颗粒群干扰沉降速度公式,建立了全井筒临界携砂流速计算模型.实例计算表明:泡沫油流的出现增强了井筒携砂能力,但越靠近井底泡沫油流携砂能力越弱,井筒末段最容易发生沉砂.
关键词(KeyWords):临界携砂流速;井筒;泡沫油流;携砂能力;流速计算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5039);;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04JY029-114)
作者(Author):单高军;杜志敏;惠丽丽;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曹广胜,李迎新,赵明彪,等.3种压裂液性能评价及其储层损害原因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6):34-36.
[2]曹广胜,刘渤,李福军,等.大庆外围油田储层损害诊断模型及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26(2):18-22.
[3]卢祥国,隆锋,武力军.肯基亚克油田聚合物驱效果评价及参数优化[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6):28-30.
[4]康万利,刘忠和,刘国权.国外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压降模型研究进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5):20-23.
[5]李爱芬,王士虎,王文玲.地层砂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规律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1):70-73.
[6]LU Xiangguo,WANG Fenglan,YAO Yu.Numerical si mulation of chemical flood using a compositional si mulator[J].Journal ofDaqing PetroleumInstitute,2000,24(3):12-15.
[7]刘爱萍,邓金根.垂直井筒低黏度液流最小携砂速度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7,29(1):31-33.
[8]杨肖曦,李松岩.泡沫流体携砂能力的数值模拟[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89-92.
[9]李颖川.采油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