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文华;康万利;贾红兵;徐典平;姜国庆; 时间:2007-01-01 点击数:
闫文华;康万利;贾红兵;徐典平;姜国庆;
1: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摘要(Abstract):
通过物理模拟方法,研究杏北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注入速度、段塞大小、聚合物溶液黏度、不同注聚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杏北油田二类油层可以进行清水配、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驱油;适合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104,注入速度为1.0m/d,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8PV,注入黏度为65mPa.s;周期注聚方式可以降低注入压力.
关键词(KeyWords):杏北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闫文华;康万利;贾红兵;徐典平;姜国庆;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荆国林,于水利,韩强,等.电渗析降低含聚污水矿化度的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1):41-43.
[2]张冬玲,李宜强,鲍志东.大庆中低渗油层聚合物驱可行性室内实验研究[J].油田化学,2005,22(1):78-80.
[3]程鹏,邵振波,刘英杰.中、低渗透率油层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3):95-98.
[4]宋考平,杨二龙,邓庆君,等.聚合物驱合理注入速度的选择[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25(4):15-18.
[5]付天郁,邵振波,毕艳昌.注入速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2):63-65.
[6]杨付林,王德民,杨希志,等.高质量浓度、大段塞聚合物驱油效果的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3,32(5):298-303.
[7]刘新仓,吴梅,李忠友.杏五区中块大用量聚合物驱油效果[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2):119-121.
[8]吴文祥,侯吉瑞,夏慧芬,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及其段塞组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6,3(4):1-6.
[9]徐正顺,牛金刚,廖广志.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应用的做法与经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19(4):13-19.
[10]康万利,董喜贵.三次采油化学原理[M].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01.
[11]卢祥国,牛金刚,廖广志.聚合物分子量与岩心渗透率配伍性—孔隙喉道半径与聚合物分之线团回旋半径之比[J].油田化学,1996,1(4):13-19.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