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振岐;盖德林;杨兴华; 时间:2007-01-01 点击数:
贾振岐;盖德林;杨兴华;
1: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大庆163318
4: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Abstract):
聚驱后的油层存有相当部分可动油及大量的聚合物,利用滞留聚合物开采这部分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在室内开展了非均质厚油层滞留聚合物分布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后续水驱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时,油层内滞留聚合物量仍可达总注入量的50%~60%,其中,中渗透带滞留聚合物最多,占总滞留量的40%以上;随着注聚量和变异因数的增大,中渗透率层滞留聚合物增多.
关键词(KeyWords):聚合物驱;聚合物滞留;滞留量分布;正韵律油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贾振岐;盖德林;杨兴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宋考平,杨钊,舒志华,等.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2):25-27.
[2]苗建生,赵福麟,李爽,等.地层中残留聚合物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探讨[J].特种油气田,2005,32(3):88-90.
[3]赵福麟,王亚飞,戴彩丽,等.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1):86-89.
[4]范森,侯吉瑞,李宜强,等.聚合物驱后热化学沉淀调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2):66-68.
[5]石步乾.下二门油田注聚后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技术探索[J].油田化学,2004,21(3):255-257.
[6]胡博仲.聚合物驱采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