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义坤;文华;隋新光; 时间:2007-01-01 点击数:
刘义坤;文华;隋新光;
1: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163318
4: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Abstract):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二、三类油层(萨Ⅱ10~萨Ⅲ10)"二三结合"开发实验井网部署,实验层段组合优化方案,注聚开发合理衔接时机,二、三类油层最佳组合开发模式等.结果表明:二、三类油层各自部署一套新井网,协调布井,同步钻井选择性射孔、同步水驱挖潜,协调平面和纵向注采关系,同期注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进行三次采油能有效地挖潜油藏剩余油,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KeyWords):二、三类油层;二三结合;数值模拟;方案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JSCX2007-0157HLJ);;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GZ05A301)
作者(Author):刘义坤;文华;隋新光;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邵振波,李洁.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注聚对象的确定及层系组合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1):52-54.
[2]阎百泉,张树林,施尚明,等.大庆油田萨北二类油层非均质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1):15-17.
[3]张晓芹,关恒,王洪涛.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实践[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374-377.
[4]张晓芹,关恒.改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途径[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4):81-83.
[5]张晓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的优选[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4):40-43.
[6]岳鸿雁.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聚驱井网优化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4):84-86.
[7]闫亚茹,李瑞升,吴蔚.萨中地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实验的几点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4):87-88.
[8]杨二龙,宋考平.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注入速度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6,28(3):45-49.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