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明学;张元高;年喜; 时间:2006-01-01 点击数:
张明学;张元高;年喜;
1: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3:大庆油田技术培训中心计算机工程系 黑龙江大庆163318
4: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Abstract):
为搞清古中央隆起带深层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通过对古中央隆起带深层二维和三维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和构造发育史分析,结合松辽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古中央隆起带深层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演化的动力机制,认为古隆起是在火石岭组地层沉积时期开始发育,在深层构造演化中,古中央隆起带至少经历了2次伸展和2次挤压,登娄库组地层沉积时期基本定型被埋藏保存起来.根据油气运移与构造形成时期的配套关系,认为古中央隆起带是深层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关键词(KeyWords):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构造特征;构造演化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2057)
作者(Author):张明学;张元高;年喜;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殷进垠,刘和甫,迟海江.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演化[J].石油学报,2002,23(2):26-30.
[2]刘学锋,孟令奎.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19(5):11-17.
[3]陈均亮,蔡希源,林春华,等.松辽盆地北部断陷盆地构造特征与幕式演化[J].石油学报,1999,20(4):14-20.
[4]高瑞琪,蔡希源.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5]陈建文,王德发.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类型及沉积充填序列[J].地球科学,1996,7(4):414-415.
[6]姜贵周.中国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成因与演化[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21(1):1-6.
[7]杨万里,高瑞琪.松辽盆地陆相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