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晓宁,陈洪德,寿建峰,张惠良 时间:2004-01-01 点击数:
杨晓宁,陈洪德,寿建峰,张惠良
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所
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所
3: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4: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Abstract):
碎屑岩次生孔隙层是深部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分析了碎屑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认为碎屑岩进入埋藏成岩阶段后,大气水的淋滤溶蚀、碳酸水溶液与有机酸溶液的溶蚀,以及地层水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次生孔隙.提出了多学科结合、定量化研究次生孔隙的形成演化、发育规模及预测方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KeyWords):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砂岩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杨晓宁,陈洪德,寿建峰,张惠良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沃尔特,施密特.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272-276.
[2] 黄思静,侯中键.地下孔隙度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沉积学报,2001,19(2):224-230.
[3] 朱国华.陕北浊沸石次生孔隙砂体的形成与油气关系[J].石油学报,1985,6(1):1-8.
[4] 寿建峰,朱国华.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的定量预测研究[J].地质科学,1998,32(2):224-249.
[5] DeutschCV,JournelAG.Geostatisticalsoftwarelibraryanduser'sGuide[M].Oxfmd:OxfordPress,1992.
[6] 陈丽华,赵澄林.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三种成因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5):77-79.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