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成岩特征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

作者: 时间:2024-10-30 点击数:

李敏1张月霞1吴琼玲1李亚茹1向钰鉥1田鑫2张晴宇2李婉霖2孙梦迪2张艺凡3吴彦旺3管彦凯3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2.东北石油大学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3.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

为明确陆丰凹陷深部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对凹陷南部地区7口井文昌组岩心样品进行薄片鉴定、FE-SEM观察、XRD分析及物性测试。结果表明:文昌组岩石类型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少量石英砂岩,杂基以泥质和凝灰质为主,胶结物以自生石英、泥晶碳酸盐和自生高岭石为主。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为2.2%~21.6%,平均为12.0%,以次生孔隙为主;渗透率小于10×10-3μm2的占比达95%,呈特低—低—中孔隙度、低—特低渗透率特点。文昌组主要发育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包括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前缘3种亚相及6种沉积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储层孔隙度相对较高,渗透率相对居中;扇三角洲的储层孔隙度居中,渗透率相对较高;三角洲的储层孔隙度与扇三角洲的相似,渗透率相对最低;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更利于发育优质储层。文昌组砂岩经历早成岩阶段A、B期、中成岩阶段A、B期;压实—压溶作用较强,导致原生孔隙不发育;不同类型、不同期次的胶结作用抑制储层物性;长石、凝灰质和岩屑的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及次生矿物,孔隙度提高,但渗透率无明显提升。该结果对陆丰凹陷文昌组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沉积成岩特征;储层物性;控制因素;

基金资助:中海石油“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CCL2022SZPS0323); 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310792032);

  • 专辑: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 专题: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 分类号:

    P618.13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