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叶1,2 何幼斌3 吴东胜3 马福康1,2 李奕添1,2 鲍志东1,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为明确少断裂深水油气运移机理与成藏富集模式,以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为对象,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及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研究盆地上白垩统石油地质特征,明确研究区成藏模式,划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烃源岩为土伦阶—康尼亚克阶沉积的巨厚黑色页岩,TOC质量分数为4%~7%,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储层为坎潘阶—马斯特里赫特阶水道、堤岸、朵叶亚相砂岩;主要盖层为古近纪早期沉积的泥岩与物性较差的巨厚粉砂岩。盆地陆坡区发育砂体叠置—断层斜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紧邻、断—砂匹配、水道聚集”的成藏模式;深水区发育砂体叠置—裂缝垂向型运移体系,形成“源—储分离、缝—砂匹配、高点聚集”的成藏模式。盆地中心深水区烃源岩发育与水道发育叠合区为勘探首选目标,北部堤岸发育与烃源岩发育叠合区或未与烃源岩重合的水道发育地区为勘探的第二选择。该结果对相似地质条件的盆地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少断裂;输导体系;成藏模式;深水沉积;有利区优选;圭亚那盆地;上白垩统;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C0603104);
专辑: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题:
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分类号:
P6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