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广军; 时间:2012-01-01 点击数:
周广军;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摘要(Abstract):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分布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条件叠合的方法,分析油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南一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4方面因素控制:(1)源岩区控制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2)反向断裂翘倾隆起是油聚集成藏的最有利部位;(3)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油聚集提供有利储集空间;(4)早期伸展断裂为油聚集提供遮挡条件.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反向断层翘倾隆起复合圈闭、洼中隆复合圈闭和洼槽岩性圈闭中运移聚集形成不同类型油藏模式.
关键词(KeyWords):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成藏模式;主控因素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1ZX05007)
作者(Author):周广军;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姜茵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沉积相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35(4):12-16.
[2]吴河勇,李子顺,冯子辉,等.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J].石油学报,2006,27(S1):1-6.
[3]付广,王有功,黄劲松.倾斜裂缝垂向封闭性演化特征研究——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为例[J].地质科学,2008,43(1):23-33.
[4]张云峰,王磊,李晶.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古潜山裂缝发育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5):4-6.
[5]付广,王国民,王有功.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垂直裂缝垂向封闭性演化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5):913-918.
[6]侯启军,冯子辉,霍秋立.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运移模式与成藏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29(4):397-403.
[7]付晓飞,胡春明,李景伟.贝尔凹陷的形成机制及其油气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08,29(3):356-362.
[8]张文宾,陈守田,周俊宏.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与成藏模式[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6):8-11.
[9]董焕忠.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晚期构造变形与油气聚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6):32-36.
[10]张立含.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油气成藏模式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5(35):1-5.
[11]伍英,陈均亮,张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构造带与油气关系[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3):31-35.
[12]付晓飞,王勇,渠永红,等.被动裂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以塔木察格盆地塔南拗陷为例[J].地质科学,2011,46(4):1119-1131.
[13]陈守田,刘招君,崔凤林,等.海拉尔盆地含油气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32(2):151-154.
[14]张吉光,彭苏萍,张宝玺,等.乌尔逊-贝尔断陷带油气藏类型与勘探方法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3):48-50.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