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明健;张训华;张运波;何登发;李文涛; 时间:2012-01-01 点击数:
王明健;张训华;张运波;何登发;李文涛;
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4: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临清拗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极为复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在对研究区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临清拗陷东部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临清拗陷东部的横向变换构造带划分为三级,主要发育在边界断层的上盘,是造成研究区南北分块的原因;盆地基底结构先存构造、不均匀的伸展作用,以及主要断层沿走向的分段活动,控制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形成;横向变换构造带的发育影响和控制油气聚集,这些区带具备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区域.
关键词(KeyWords):临清拗陷东部;横向变换构造;横向变换构造带分类、特征、成因;油气地质条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8-004-001)
作者(Author):王明健;张训华;张运波;何登发;李文涛;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ahlstrom C D A.Structural geology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canadian rocky mountain[J].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1970,18(3):332-406.
[2]库国正,张放东,邓已寻,等.白音查干凹陷变换构造与油气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2):257-262.
[3]陈发景.调节带(或传递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J].现代地质,2003,17(2):186.
[4]漆家福.裂陷盆地中的构造变换带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海相油气地质,2007,12(4):43-50.
[5]陆克政,朱筱敏,漆家福.含油气盆地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6]陈书平,漆家福,王德仁,等.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及变换构造[J].石油学报,2007,28(1):43-49.
[7]余一欣,周心怀,汤良杰,等.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正断层联接及其转换带特征[J].地质论评,2009,55(1):79-84.
[8]付立新,陈善勇,王丹丽,等.乌马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过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5):25-27.
[9]张亚光,杨子玉,肖枚,等.乌马营潜山天然气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藏过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14(4):283-286.
[10]郑和荣,胡宗全.渤海湾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J].石油学报,2006,27(3):1-5.
[11]蒋有录,熊继辉.临清拗陷东部地温及有机质热演化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1):6-10.
[12]王明健,张训华,何登发,等.临清拗陷东部构造样式及其演化[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3):25-33.
[13]琚宜文,卫明明,薛传东.华北盆山演化对深部煤与煤层气赋存的制约[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40(3):390-398.
[14]刘剑平,汪新伟,汪新文.临清拗陷变换构造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4,23(4):51-54.
[15]周章保,汪新文,陶国强.临清拗陷东部新生代盆地变换构造分析及与油气关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22(4):91-98.
[16]杨明慧.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意义[J].石油学报,2009,30(6):816-822.
[17]孙思敏.东濮凹陷调节构造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2):38-41.
[18]王建.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烃源岩再认识与资源潜力分析[J].石油学报,2009,30(1):51-55.
[19]付立新,陈善勇,王丹丽,等.乌马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过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5):25-27.
[20]郑和荣,胡宗全.渤海湾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J].石油学报,2006,27(3):1-5.
[21]田立新.断层平面组合样式对盆地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2):1-6.
[22]梁锋,范军侠,李宏伟,等.大港油田板桥凹陷构造变换带与油气富集[J].古地理学报,2008,10(1):73-76.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