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奎;宋梦桃;张迎;朱勇;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邱奎;宋梦桃;张迎;朱勇;
1: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2:南充炼油化工总厂
摘要(Abstract):
为提高不溶性硫(IS)收率,需要寻找性能更优的稳定剂和引发体系及考虑对反应后的高温液硫进行冷却,采用低温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IS),考察反应条件对IS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和稳定剂质量分数对IS收率影响最显著;经正交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稳定剂KI质量分数为0.60%,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分数为0.40%,反应温度为240℃,反应时间为45min,对应的IS收率达到44.02%.
关键词(KeyWords):不溶性硫;合成;橡胶;正交实验;稳定剂;引发剂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邱奎;宋梦桃;张迎;朱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施凯,陈秉铨,刘成岑.不溶性硫生产新工艺的研究[J].化工学报,1996,47(2):254-257.
[2]邱祖民,陶秉莹,龚建红,等.常压熔融法合成不溶性硫磺的研究[J].橡胶工业,2003,50(5):275-279.
[3]江碧清,邵永春,李娜.不溶性硫磺生产工艺的研究[J].江苏化工,2005,33(6):28-31.
[4]产圣,刘少兵,陈国强,等.不溶性硫磺制备技术探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7,8(3):40-44.
[5]武文良,王勇,曾崇余,等.无机卤化物对不溶性硫稳定性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20(3):356-361.
[6]王勇,武文良,曾崇余,等.不溶性硫磺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J].精细石油化工,2006,23(2):27-30.
[7]李国平,邵永春,李娜.不溶性硫磺的生产[J].硫酸工业,2003(3):6-11.
[8]邱祖民,柯颖,张玉英.不溶性硫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化学世界,2003(6):320-322.
[9]诸林.天然气加工工程[M].2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90-191.
[10]Gi mblett F G R.Inorganic polymer chemistry[M].London:Butterworths,1963:214-219.
[1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9-24.
[12]王义刚,汪树军,刘红研,等.引发剂对低温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磺的影响[J].橡胶工业,2008,55(3):163-165.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