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继红;董欣;叶银珠;杨生;王亚楠;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张继红;董欣;叶银珠;杨生;王亚楠;
1: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摘要(Abstract):
为开采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分析凝胶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结合机理,采用小段塞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利用铬离子凝胶体系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在大平板岩心上进行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以上,说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技术能够在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KeyWords):聚合物驱;凝胶;表面活性剂;段塞;交替注入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5010-004)
作者(Author):张继红;董欣;叶银珠;杨生;王亚楠;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赵福麟,王业飞,戴彩丽,等.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5):86-101.
[2]贾振岐,盖德林,杨兴华.正韵律油藏聚驱后滞留聚合物分布[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4):110-112.
[3]宋考平,杨钊,舒志华,等.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2):25-27.
[4]李丽丽,宋考平,杨晶,等.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存在的地质界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5):47-51.
[5]王玉普,程杰成.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的结垢特点和机采方式适应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27(2):20-21.
[6]于涛,荆国林,黎钢,等.三元复合驱结垢机理研究—NaOH对高岭石和蒙脱石的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25(2):28-30.
[7]王者琴,夏惠芬,王刚,等.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3):25-27.
[8]牛丽伟,卢祥国.二类油层二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及其机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9,33(4):44-51.
[9]张莉,郭兰磊,任韶然.埕东油田强化泡沫驱矿场驱油效果[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1):47-50.
[10]李洪玺,刘全稳.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5(1):89-90.
[11]陈铁龙,周晓俊.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微观驱替机理[J].石油学报,2005,26(5):75-77.
[12]李胜彪,贾胜彬.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先导性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8(4):117-118.
[13]雷光伦,赵志勇.大港油田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先导性试验[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23(8):17-18.
[14]陈刚,叶国铭.测试资料在弱凝胶调驱效果评价中应用的几点认识[J].油气井测试,2002,11(5):38-40.
[15]张艳芳,罗跃.弱凝胶驱油体系的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4(6):45-49.
[16]卢祥国,王克亮,高树森.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选择的最佳范围[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22(3):18-20.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