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永利;尚彦鹏;王立军;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贺永利;尚彦鹏;王立军;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3: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考虑压裂和储层各向异性的情况下,设计矩形井网、菱形反九点井网、反七点井网及正方形反九点井网,模拟计算并对比其采出程度.对于条带状砂体,对比井排平行砂体延伸方向和垂直砂体延伸方向2种布井方式,当井排方向平行砂体延伸方向时,其采出程度比垂直砂体延伸方向的采出程度要高.该成果可为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排距的确定,合理注采系统的选择,加密井的部署,以及井网优化调整等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KeyWords):低渗透;井网;砂体;朝阳沟油田;合理匹配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34020)
作者(Author):贺永利;尚彦鹏;王立军;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于翠玲,林承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J].2007,14(4):15-18.
[2]邓明胜,汪福成,迟田立,等.朝阳沟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并网适应性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6):27-29.
[3]王春艳,李留仁,王卫刚,等.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09,28(3):40-42.
[4]何海峰,孙天建,龙文涛.低渗透砂岩油层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7,19(1):47-48.
[5]吴忠宝,胡文瑞,宋新民,等.天然微裂缝发育的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J].石油学报,2009,30(5):727-730.
[6]雷茹,王涛,虢麟.安塞油田坪北区小排距加密技术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16(1):57-58.60-62.
[7]王俊芳,惠卓雄,张春林,等.油藏井网综合调整技术在文51块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4,11(5):57-58.
[8]彭昱强,涂彬,魏俊之,等.油气田开发井网研究综述[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6):22-25.
[9]阎百泉,张树林,施尚明,等.大庆油田萨北二类油层非均质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1):15-17.
[10]谭光明.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技术研究[J].海洋石油,2007,21(1):49-56.
[11]张凤莲,崔玉婷,郭振,等.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2):88-90.
[12]钟萍萍,彭彩珍.油藏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综述[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2):60-63.
[13]杨敏,姜祥成,邵洪艳,等.用将来净现值法求合理井网密度[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3):43-44.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