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秀娟;李恒双;陈建文; 时间:2010-01-01 点击数:
王秀娟;李恒双;陈建文;
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摘要(Abstract):
分析套管损坏的特点及分布规律,采用岩心描述、地应力测试、测井解释等方法,研究大庆长垣西部萨、葡、高油层天然裂缝及现代地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分析导致研究区套管损坏的主要地质因素.结果表明,长垣西部油田层间裂缝、高角度构造裂缝较发育,地应力分布复杂,油田注水开发后地应力变化使裂缝面开启或滑移是该区套损的主要内因;在开发过程中应适当控制压裂规模、保持合理注水压力,才能有效预防套管损坏.
关键词(KeyWords):天然裂缝;地应力;套管损坏;人工压裂;大庆油田;地质因素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科技攻关项目(030127)
作者(Author):王秀娟;李恒双;陈建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德元,王优龙.油田开发工程与地震减灾[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1-6.
[2]陈天愚,刘殿魁.套损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4,25(1):104-107.
[3]梁卫东,姜玉璞,王丽敏,等.砂岩油田合理注水压力的确定[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4):42-44.
[4]王德良.中原油田套管损坏原因分析及预防[J].石油钻探技术,2003,31(2):36-38.
[5]刘合,卓胜广,高合明.嫩江组二段底部标志层岩石矿物学特征与成片套损因素新认识[J].地质论评,2006,52(4):532-537.
[6]徐守余.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田地质灾害[J].地质力学学报,2006,12(1):6-11.
[7]肖斐,李邦超,王德军,等.套管损坏的力学分析及动力学机制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5):98-101.
[8]纳尔逊R A.天然裂缝性储集层地质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6-18.
[9]王平.含油盆地构造力学原理[M].2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70-72.
[10]刘国昌.区域稳定工程地质[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201-290.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