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召红;于伟刚;杨东财;张云峰;李文; 时间:2009-01-01 点击数:
卢召红;于伟刚;杨东财;张云峰;李文;
1:大庆石油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齐齐哈尔市佳维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3:大庆市建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Abstract):
通过实验方法,分析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的梁体刚度和抗裂性能,并将实验结果与现行规范计算结果加以对比.通过采用不同的体外布筋方式和施加不同的预压应力,分析二次效应对加固混凝土梁体短期刚度的影响,提出修正公式.考虑混凝土截面塑性降低对混凝土梁抗裂性能的影响,分析加固后混凝土梁体的抗裂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公式计算加固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比规范计算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误差减少30%~40%.考虑混凝土截面塑性的降低,视体外预应力为偏心压力,所得梁体在正常使用荷载状态下的最大裂缝宽度与实测结果更加吻合,为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的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KeyWords):体外预应力;梁体加固;短期刚度;抗裂性能;二次效应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卢召红;于伟刚;杨东财;张云峰;李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楼铁炯,秦从律,郭乙木,等.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方法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4,14(11):1272-1276.
[2]张耀庭,邱继生,黄恒卫.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研究现状综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19(4):86-92.
[3]Ariyawardena N D.Design of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members using external pre-stressing[J].PCI Journal,2002,47(2):84.
[4]吴小涵,吕西林.体外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1,22(5):1-4.
[5]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6]熊学玉,王寿生.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分析[J].工业建筑,2004,34(7):12-15.
[7]熊学玉.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3-95.
[8]贾宏强.体外预应力加固梁的实验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1.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