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云峰;白海丰;李晓明;马兴强;苏玉平; 时间:2008-01-01 点击数:
张云峰;白海丰;李晓明;马兴强;苏玉平;
1: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3:吉林油田分公司开发部
摘要(Abstract):
盆地的古地形地貌不仅控制着其后期沉积相的发育和分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尤其是潜山顶部的次生溶蚀孔隙更是受古暴露期大气水淋滤作用的控制,溶蚀作用随距不整合面距离增大而减弱.利用回剥和填平补齐法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古地貌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在兴安岭群沉积之前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具有东高西低的总趋势,与现今潜山顶面构造图比较,有古高今低、古今均高、古低今高和古今均低4种情形,前2种情况更利于形成溶蚀风化壳型储层.
关键词(KeyWords):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特征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1151G04)
作者(Author):张云峰;白海丰;李晓明;马兴强;苏玉平;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吉光.海拉尔盆地不整合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5):8-10.
[2]李定龙.古岩溶和古岩溶地球化学概念与研究展望[J].高校地质学报,1999,5(2):232-240.
[3]宋来明,彭仕宓,穆立华,等.油气勘探中的碳酸盐岩古岩溶研究方法综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3):15-17.
[4]张晓东,刘光鼎,王家林.海拉尔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4,16(2):119-127.
[5]刘振彪,陈守田,张财,等.贝尔凹陷的形成机制及其油气分布规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增刊):109-112.
[6]任丽华,林承焰,李辉,等.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裂缝发育期次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3):484-491.
[7]宋国奇.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加里东期古地貌[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50-354.
[8]张明禄,王勇.长庆气田下古生界气藏开发阶段储集层描述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5):74-761.
[9]高志前,樊太亮,薛艳梅,等.塔中地区加里东中期古地貌特征及沉积控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2):21-25.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