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鄂金太; 时间:2008-01-01 点击数:
鄂金太;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摘要(Abstract):
针对强碱或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结垢和采出液乳化问题,利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组成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通过室内仪器检测分析方法,对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乳化现象、抗盐性能、流变性和增油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无碱二元复合体系与大庆油田油水适应强,界面张力可达到10-3mN/m数量级,乳化液保存60d后,乳化层未发生明显变化;电镜扫描观察发现,乳化液滴半径主要分布为7~12μm,占61.8%;无碱表面活性剂抗盐性较好,当NaCl质量质量分数从1g/L增加到8g/L时,界面张力始终保持10-3mN/m数量级,同时,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好的流变性能和增油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
关键词(KeyWords):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乳化现象;抗盐性;流变性;驱油效率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矿场试验项目(0503003-JS-5139)
作者(Author):鄂金太;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启民,冀宝发,隋军,等.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和开发,2001,20(2):1-8.
[2]吴文祥,孙灵辉,胡锦强,等.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前置段塞对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6):95-98.
[3]吴文祥,张玉丰,胡锦强,等.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物理模拟实验[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6):98-100.
[4]刘春林,兰玉波,李建路.影响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因素的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5):28-30.
[5]刘东升,李金玲,李天德,等.强碱三元复合驱硅结垢特点及防垢措施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5):139-141.
[6]赵长久,李新峰,周淑华.大庆油区三元复合驱矿场结垢状况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4):93-95.
[7]赵兰兰,张可,卢祥国,等.大庆油区三元复合驱矿场结垢状况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6):58-62.
[8]李柏林,程杰成.二元无碱驱油体系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23(6):16-20.
[9]王者琴,夏惠芬,王刚,等.无碱超低界面张力下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残余油采收率的影响[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3):25-27.
[10]王贤君,王庆国.三元复合驱矿藏采油井结垢及清垢剂的研究及应用[J].油田化学,2003,20(1):1-3.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