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宫广胜;庞雄奇; 时间:2007-01-01 点击数:
宫广胜;庞雄奇;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所
2: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100083
3:北京102249
摘要(Abstract):
生烃潜力指数是判别烃源岩是否排烃的重要指标.结合已知沉积相、地震相、构造发育特征等其他资料,分析研究区有效烃源岩厚度及其平面分布特征.综合利用乌尔逊凹陷不同层段的有机碳及有效烃源岩排烃率、厚度、密度等参数,给出研究区各个主力烃源岩层段的排烃强度,并计算各烃源岩层段的排烃量.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与大磨拐河组的排烃模式有所差异,南一段、南二段和大一段排烃量均较大,大二段和铜钵庙组排烃量较小.
关键词(KeyWords):生烃潜力指数;排烃门限;有效烃源岩;乌尔逊凹陷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宫广胜;庞雄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武守诚.石油资源地质评价导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25.
[2]宋芝祥.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选择[J].沉积学报,1987,5(1):104-113.
[3]庞雄奇.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64-171.
[4]程克明.生油岩的定量评价[C]∥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中国陆相油气生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175-188.
[5]TISSOT B T,WELLTE D H.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A New Approach to Oil and Gas Exploration[M].Berlin:Springer-Verlag,1978:486.
[6]黄第藩,李晋超,周翥虹,等.陆相有机质演化和成烃机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17-32.
[7]周杰,庞雄奇.一种生、排烃量计算方法探讨与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1):24-27.
2019 版权所有©东北石油大学 |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府街99号 | 邮政编码:163318
信息维护:学报 |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访问量: